摘要
在信息流广告日常投放的过程中,我们常会遇到投放数据不理想的情况,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习惯性地将“凶手”锁定为CPC和CTR,一言不合就调价,调价无效就换素材,然后不断建计划进行反复测试。当然,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行的,但究竟这文章源自张俊SEM-https://zhangjunsem.com/22564.html
在信息流广告日常投放的过程中,我们常会遇到投放数据不理想的情况,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人习惯性地将“凶手”锁定为CPC和CTR,一言不合就调价,调价无效就换素材,然后不断建计划进行反复测试。文章源自张俊SEM-https://zhangjunsem.com/22564.html
当然,这种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可行的,但究竟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吗?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数据情况吗?让我们冷静下来,一起从头梳理一下这个逻辑体系,希望看过之后大家的思路会更加清晰。文章源自张俊SEM-https://zhangjunsem.com/22564.html
首先,假设广告组的最终考核KPI为当日新支付用户量及成本,竞价方式为CPC,投放中我们可以拿到的数据有当日展现量、点击量、激活量和新支付用户量4个指标,现在我们开始逐一分析。文章源自张俊SEM-https://zhangjunsem.com/22564.html
一、展现量文章源自张俊SEM-https://zhangjunsem.com/22564.html
二、点击量文章源自张俊SEM-https://zhangjunsem.com/22564.html
三、激活量文章源自张俊SEM-https://zhangjunsem.com/22564.html
四、新支付用户量文章源自张俊SEM-https://zhangjunsem.com/22564.html 文章源自张俊SEM-https://zhangjunsem.com/22564.html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交流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本站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,发表作品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承担连带责任。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










评论